江南夏季的书写始终贯穿于中华文明的血脉中,是中国人对“诗意江南”的集体记忆。盛夏之际,周庄镇总工会开展了以“典籍里的江南夏日”为主题的女职工读书活动,旨在通过阅读经典,让女职工们在炎炎夏日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汲取智慧与力量。

活动开场,一曲清越悠远的古筝曲《渔舟唱晚》缓缓流淌,江南夏日的灵动与诗意随即绵延开来。此次阅读活动,女职工们围绕气候与物候的诗意记录、农业与自然的共生之道、民俗与生活的鲜活图景、典籍中的江南意象嬗变四大维度展开,既有气候物候的自然呈现,也有农耕文明、文人雅趣与市井生活的交融共生。
典籍中的诗意梅雨
梅雨是江南夏季显著的气候特征,在典籍中呈现出诗意与生活的双重面向,同时饱含古人对自然与人文关系深刻思辨的缩影,折射出中国人“顺应自然、与物相谐”的处世哲学。大家围坐在一起,畅谈宋代贺铸笔下“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”的朦胧诗意,唐代林宽的“霪霖翳日月,穷巷变沟坑”梅雨带来的潮湿烦扰,“黄梅时节家家雨”“梅子黄时日日晴”梅雨期“时晴时雨”的多变性,以及自己关于梅雨的记忆。
农书里的生态密码
鱼米之乡的江南之地水网密布、土地肥沃,夏季的农业生产在典籍中以水稻种植为核心。女职工们有的分享南宋陈旉《农书》中总结的江南水田耕作技术,有的分享《宋书》中“三吴一带地广野丰,民勤本业,一岁或稔,则数郡忘饥”的记载,让大家从典籍中窥见了江南水乡“稻浪翻涌、仓廪丰实”的丰饶图景,也从古代农业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智慧中获得了对现代生态农业、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刻启示。活动中,大家一同重温了与农事相关的方言,鲜活的乡音成为古老典籍最好的注解。
夏日的消暑雅趣
江南夏季饮食以清淡解暑为要。工会阅读推广人分享了清代《清嘉录》中记载的古人消暑雅趣,以杨梅、桃子等鲜果佐以冰块,形成早期“冷饮”文化,并且形象地还原了古时“凉冰担”沿街叫卖,大家在典籍中看到了江南夏日民俗与生活的鲜活图景。
活动现场,女职工们亲身体验了古人的夏日雅趣——古法酸梅汤和摇扇纳凉。根据《清嘉录》记载的配方,大家成功复刻了古法酸梅汤,更别出心裁地制作出“青梅点夏”“仲夏芒芒”“落日熔金”等饮品。书法、绘画爱好者则挥毫泼墨,将诗意凝于折扇之上,典籍里的江南意象在扇面的开合间焕发新生,成为传递传统文化、诉说岁月故事的独特媒介。
此次“典籍里的江南夏日”女职工读书活动,不仅为女职工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,也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静下心来品味经典,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接下来,周庄镇总工会将继续深化“玫瑰书香 巾帼智周”女职工读书活动,丰富女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|